伊莉討論區

標題: 豐臣秀吉對於統一天下的各大名劃分是否錯誤評估,導致關原的慘敗,最後走向末日? [打印本頁]

作者: linsam1010    時間: 2016-3-3 12:42 AM     標題: 豐臣秀吉對於統一天下的各大名劃分是否錯誤評估,導致關原的慘敗,最後走向末日?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zodiac1848    時間: 2016-3-3 01:31 AM

我覺得解讀過度,秀吉的安排並無太大的問題

首先,我個人看法,豐臣秀吉比較信任德川家康——五大老+外戚
其次,一大老(前田利家)+一奉行(石田三成),就足以遏制住德川家康

秀吉失算的是三點:
其一,前田利家(1539年生)死得太快,德川家康(1543年生)一直不死
其二,“文吏”石田三成和“武斷”加藤/福島的矛盾不可調和,你死我活
其三,澱殿和大阪方在直江狀事件中沒有主張,德川來了大義在德川,石田來了大義在石田

最根本的一點,戰國大名人心叵測,個個都喜歡折騰
秀吉的親生侄子小早川秀秋首鼠兩端,立場極為鬼畜
秀吉的絕對心腹黑田官兵位野心勃勃,在九州大鬧一場

秀吉算得到初一,算得到十五,但是算到三十實在是人力所不能企及
作者: meme861057    時間: 2016-3-3 08:32 A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7748xxx    時間: 2016-3-3 09:13 AM

秀吉的安排
說實話沒有太大的不良
有問題的就是把成年的秀次和他的一族全砍了
造成豐臣家的親族實力大減(秀次是百萬石的大名)
當然這也不算大問題

真正的敗因是家康長壽的秘訣
在那個  塗馬糞和泥土在傷口的年代  他能活著麼長真是呵呵了
唯一有實力和能力與家康硬幹的前田
明明只多家康4歲卻早死了17年
如果家康和前田差不多時間死  那德川也無法統一全國
可能就換當時少數有統一日本野心的伊達了
作者: tangoxtc    時間: 2016-3-3 10:13 AM

本帖最後由 tangoxtc 於 2016-3-3 10:13 AM 編輯
meme861057 發表於 2016-3-3 08:32 AM
秀吉因自身出身的低賤自卑感,導致成為關白後的自大作風,君權過於膨大無相權制衡而走向滅亡 ...

戰國時代哪個大名能為君?
大家都是臣
爭的就是當宰相或是將軍

還有日本自從鐮倉幕府成立後的政治架構
放在世界歷史上算是非常獨特的
很難用一般的君王制度去套用啥是君權啥是相權
硬要說的話反而比較像是春秋戰國
霸主(將軍)率領諸侯(大名)向天子(天皇)效忠
天子架空而霸主有實權號令眾諸侯但是實質的約束力卻有限
一旦力弱就再度陷入爭霸的亂局
作者: arsene0808    時間: 2016-3-3 10:40 AM

個人看法豐臣家的滅亡與前面某個大大比較相近,親族過弱,勘用足以大任者除了弟弟秀長外,其他的人選皆不足以擔當重任,再加上繼位者年紀太小,又沒有能力強大且忠心的輔佐者,加上唯一能夠制衡家康的前田利家去世,衰敗是在所難免,像德川家康1600年取得關原會戰勝利成為共主,幕府實際統治穩定也是花了許多時間到了家光時期才算穩定,德川家族優秀人才,領地比豐臣氏多,也是得花這麼多時間來穩定,故就算沒有德川家康,豐臣家個人也是不看好能延續統治,主弱臣強的狀況下是沒辦法駕馭這些戰國時代存活下來的群雄,應該又會陷入另外一個戰國亂世.
作者: hopfrcb59102    時間: 2016-3-3 06:28 PM

本帖最後由 hopfrcb59102 於 2016-3-3 06:31 PM 編輯
tangoxtc 發表於 2016-3-3 10:13 AM
戰國時代哪個大名能為君?
大家都是臣
爭的就是當宰相或是將軍

也不算獨特吧?

我覺得跟西歐中世紀有九成像

最大的幾個大名:今川、上杉、北條之類的 =  公爵 侯爵

武士、冊封家臣 = 伯爵子爵男爵騎士

有很明顯的貴族、平民分界:騎士老爺、武士大人

幾石幾石土地 等價於 供養騎士的采邑

天皇  =  名義上的皇帝 (跟神聖羅馬帝國有99%像

謀士:黑田官兵衛、竹中之類的 = 庭臣

豐臣秀吉──不當將軍當文臣──比較像是宮相、宰相 (畢竟中世紀大部分時間皇帝權力較小,看看英法百年戰爭就知道

幕府將軍:算是日本的特產,各地特色~  

宗教一奎 =  修道院、騎士團

城堡 =  城堡   一樣都是以鐵龜殼城堡為中心,吸引民眾前來居住,再由武士/騎士/領主提供庇護

===========================

我個人認為,這兩個時代真的超像!


作者: zodiac1848    時間: 2016-3-3 07:13 PM

本帖最後由 zodiac1848 於 2016-3-3 11:42 PM 編輯
hopfrcb59102 發表於 2016-3-3 06:28 PM
也不算獨特吧?

我覺得跟西歐中世紀有九成像


從基本盤上說,日本社會介于西歐(領主—附庸)和中國(皇帝—百官—民眾)之間
日本的下層是領地和武士,接近中世紀的西歐
日本的上層是天皇和公卿,有一個中式的外殼,內核是日本特色,公卿不知道在干啥

豐臣秀吉的体制貌似可以概括為自上而下把日本社會推向更接近中國的中央集權模式
豐臣政權的模式,所謂“太閣”,其實類似“托古改制”——舊瓶裝新酒

平安時代前期存在所謂的“攝關政治”,天皇虛設,藤原家擔任“攝政”和“關白”操縱政局
豐臣秀吉自己擔任太閣(退休關白),讓繼承人豐臣秀次擔任“關白”

秀吉這麼做有一點脫離以武士為基礎的幕府体制的傾向,目標是中央集權(至少是相對集權)
他重用石田三成等“文吏”,進行“太閣檢地”,也是体現“偃武修文”的思路
作者: nomuralau    時間: 2016-3-3 11:29 PM

其實最大的問題出在朝鮮之役上
八萬大軍全部困在朝鮮,雖然信長時代已經強調兵農分離
但是那是針對近畿一帶不靠種田維生的大名才有可能實現
以長宗我部而言,它的部隊還是一邊種田一邊打仗的老式部隊,島津家也是
你把這些半農半兵的人全部困在朝鮮,導致各大名領地內生產不足,餓死人的是常常發生

而這些被派去朝鮮打仗的大名都是比較挺豐臣家的,沒被派去打仗的,比如伊達跟德川
路人都知道他們是陰謀家,結果陰謀家保留了兵力跟生產力
而挺豐臣家的在1598年回到日本時,大多已經是奄奄一息了
比如島津家,在朝鮮之戰他可是派出近一萬的兵力,等到打關原之戰時
1500人已經是島津家最大極限了!請問怎麼打??
關原如果打持久戰,最後還是德川贏,因為西軍早就是空殼了
作者: wr123wn口    時間: 2016-3-4 06:53 AM

各種原因都有,秀吉的未來規劃要說不夠精細嗎? 也不算。只能說是他有點低估了德川家康的對自家的威脅,而秀賴的晚生,前田行家的過早去世,以及石田三成的人緣太差等等,都是重要原因。
作者: 7768541    時間: 2016-3-4 06:39 PM

wr123wn口 發表於 2016-3-4 06:53 AM
各種原因都有,秀吉的未來規劃要說不夠精細嗎? 也不算。只能說是他有點低估了德川家康的對自家的威脅,而秀 ...

我是覺得真正的主要原因
還是在於文治武鬥兩派的內鬥所致
無法團結的豐臣家才是讓德川能夠趁虛而入的最大原因

三好家也是相同的例子
織田家能夠輕易上洛成功
順帶把三好家趕回四國
也是歸功於三好家嚴重內鬥所致

作者: ZIMMOURAN    時間: 2016-3-4 09:11 PM

其實秀吉自己應該也知道,最大的敵人應該是德川,然而名義上統一日本的秀吉沉溺在德川善於奉承的糖衣下,以為自己已經降伏了德川,不然在遠征朝鮮時趁勢削弱德川的兵力及勢力。但仍有一點要注意,或許秀吉早就無駕馭德川了,只不過是利用政治力暫時牽制住德川!!若依後來德川滅豐臣的手段,秀吉也有這麼狠,相信在秀吉過世後的政局應該還是豐臣家的。所以說豐臣早就應該讓勢力僅次於自己的德川弱化才是真正鞏固自己政權的路,而不是盼望依靠其他忠心大名來箝制德川。
作者: tangoxtc    時間: 2016-3-4 09:59 PM

ZIMMOURAN 發表於 2016-3-4 09:11 PM
其實秀吉自己應該也知道,最大的敵人應該是德川,然而名義上統一日本的秀吉沉溺在德川善於奉承的糖衣下,以 ...

已經實行過了
改邑就是壓制德川的手段
在戰國時期改邑算是非常狠的手段
當時的氛圍要經營一個領地是很艱辛的
不管何處的在地豪族皆勢大
大名來來去去都要依靠他們協助管理領地
所以好不容易跟豪族打成一片時被改邑等於是重新歸零再奮鬥一次
因此領地經營不善引起暴動被除封賜死的大名比比皆是
而因改邑而反抗的大名也不在少數

當年秀吉眼看德川在三河地區根深蒂固
而三河又是一個石數頗豐的國度
所以在拔除北條家後將德川改邑到關東
當時的關東各大名勢力割據豪族林立且非常不受大名約束
加上關東平原水患頻仍不利農耕
因此秀吉對德川家做出這個處置等於是半流放了
按照過往經驗德川家要站穩至少也要2~3代以後的事
誰知道家康手腕非常高明
不只短期間內就擺平了勢力割據的問題
更將關東平原的水患問題解決一舉讓關東平原變成大糧倉
讓家康的實力更勝過當年在三河
而此時整個日本已在秀吉的名義下統一沒有多的空間
沒辦法再利用改邑的手段讓家康reset
所以到了秀吉的晚期
只能利用其他勢力去約束制衡
想直接打擊家康已經變的不切實際
作者: ZIMMOURAN    時間: 2016-3-5 05:24 PM

tangoxtc 發表於 2016-3-4 09:59 PM
已經實行過了
改邑就是壓制德川的手段
在戰國時期改邑算是非常狠的手段

文祿慶長之役是關鍵,德川主力均留守名護屋,兩次大戰均未消耗到,而且派出去的均是中西部親豐臣的大名,軍力及元氣均有所損失,更重要的是造成文武兩派衝突日益升高,在一消一長之際,以替未來家康的天下路鋪陳了。雖說已有轉封德川領地,但其人才及軍備應該仍是全日本前幾,應該說秀吉對於家康真的太放心了!!關原是最後抑住德川野心的一局,就算小早川的叛逃造成決戰當日的潰敗,只要毛利仍有決戰的決心,相信西國大名仍有一搏的機會,而九州黑田的變數相信也會為德川投入一顆變數,因此,轉封的決定或許無錯,錯在應該考量各國勢力的平均,應讓勢力較大之大名消耗才是上策!!
作者: linsam1010    時間: 2016-3-8 12:48 A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linsam1010    時間: 2016-3-8 12:57 A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linsam1010    時間: 2016-3-8 01:49 A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7748xxx    時間: 2016-3-8 06:53 AM

ZIMMOURAN 發表於 2016-3-5 05:24 PM
文祿慶長之役是關鍵,德川主力均留守名護屋,兩次大戰均未消耗到,而且派出去的均是中西部親豐臣的大名, ...

讓勢力較大之大名消耗就是轉封

往西邊打總不能要等東邊的大名來打吧

豐臣對上衫和德川是最不放心的  因此轉封受害最深的就是這兩家
只是上杉一直沒有做天下人的心
致於剛轉封時德川的人才及軍備是直接拉到底標
連到手的甲信金山和軍馬產地都沒了
作者: linsam1010    時間: 2016-3-8 11:51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linsam1010    時間: 2016-3-8 11:55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zodiac1848    時間: 2016-3-9 05:16 AM

linsam1010 發表於 2016-3-8 11:51 PM
五奉行的勢力太小,可能幾乎連一大老都比不上,德川磨刀已久,前田利家就算在世久一點,五大老之首德 ...

我還是覺得解釋過度

首先,“五奉行”是行政機構,掌握“太閣藏入地”,石高近200万

其次,前田利家壓制德川家康
1598年,前田彈劾德川違背豐臣秀吉的遺命,雙方分別聚集大名,准備在京都開搞
前田方有四大老(前田、毛利和宇喜多共400万石)+五奉行+加藤清正和加藤嘉明
結果,雙方妥協,共同發誓效忠豐臣家

我覺得主要是你依據的材料有一點問題
無論過去的《德川家康》,還是近年的《德川家康傳》,都是主要參考江湖時期德川方的資料
這些資料最大的缺點,就是從德川的角度出發,把所有事情解釋為家康的神機妙算和苦心經營



作者: a7748xxx    時間: 2016-3-9 10:30 PM

linsam1010 發表於 2016-3-8 11:51 PM
五奉行的勢力太小,可能幾乎連一大老都比不上,德川磨刀已久,前田利家就算在世久一點,五大老之首德 ...

五奉行是行政機構  和大老不一樣
說勢力小....當時豐臣領地上的事他們說了才算  

接著<而前田利家就算在世久一點,五大老之首德川還是會找藉口出兵>
問題是前田這貨就是屌啊  能統和其他大老一起壓制德川
也能讓文臣和武鬥派都聽他的指揮
而真要開打利家身為唯一一個和家康有多年征戰經驗的老將
也讓家康不敢對他亂來   

至於德川一直在講兵練武蓄勢待發.....
恩當時全國都是這樣並沒有啥特別的
日本武士階層不講兵練武還能做啥??
難不成要練四星技能XDD收集特技卡XDD

而秀吉當時的準備單給直江領30萬旦米澤來抵擋伊達正宗,以上杉來壓住德川
單給直江的是六萬多外家一些名義上的才有30萬
而當時上杉最主要被拉到山里來就是要壓制東北如伊達最上還有南部家等大名

其實秀吉轉封後甲信地方和東海地方甚至越後也都是原秀吉的屬下扶正的大名
此時得川在關東可說是被秀吉勢力包圍  北方還有不合的上杉

而其實當初家康本身是想要用大義的名分教育一下上杉  順便和各大名嗆一下
結果三成過於急躁直接要對幹  還用了人質這個手段
搞得自己變成佔不住腳的做法
  


作者: chou741004    時間: 2016-3-14 07:47 PM

我也覺得他的領地劃分沒有問題,從家康周遭排滿了監視的嫡系大名就可以看出秀吉並未放心德川,但壞就在:
一、殺害成年的秀次,弱化豐臣一族的勢力(畢竟秀次也建立了班底)
二、未能及時調解文治派與武斷派的衝突
三、過度使用西國大名,在侵略朝鮮戰爭中幾乎都是西國大名出力,也弱化了日後對抗家康的實力

作者: ficooool    時間: 2016-3-15 08:08 PM

本帖最後由 ficooool 於 2016-3-15 10:59 PM 編輯

借刀殺人。
打輸了,削藩。
打贏了,賺翻。

結  果,賠翻。
應了牛根生那句話:“小勝憑智,大勝靠德




作者: code8520    時間: 2017-12-14 12:28 AM

本帖最後由 code8520 於 2017-12-14 12:28 AM 編輯

倘若德川是打著自己的旗號與豐臣對抗可能早就輸了吧...問題誰會這麼笨呢?大義永遠都是站在實力強勁的那一方,畢竟在德川幕府治下誰敢明著說德川家本就圖謀不軌?
作者: scchiao2000    時間: 2017-12-14 02:05 AM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真要說的話,打自小牧.長久手之戰,羽柴勢在軍事上無法讓德川勢遭受重大打擊,只能透過外交孤立迫使德川勢臣服後,就已為羽柴(豐臣)政權埋下不穩定因素。




隨著後續情況發展,羽柴(豐臣)政權勢力雖然不斷擴大,相應政策的不穩定因素亦隨之增加。發題者於此討論主題研究的課題(指豐臣政權分封諸大名),是豐臣政權的不穩定因素,但也是一種穩定因素的存在,全看各人以何種思維角度進行分析。



作者: scchiao2000    時間: 2017-12-14 02:13 AM

本帖最後由 scchiao2000 於 2017-12-14 02:50 AM 編輯
wr123wn口 發表於 2016-3-4 06:53 AM
各種原因都有,秀吉的未來規劃要說不夠精細嗎? 也不算。只能說是他有點低估了德川家康的對自家的威脅,而秀 ...

閣下所謂〝前田 行家〞是誰?若是指前田 利家,享年約六十,應該不算短命。



相較於調和豐臣政權內部派系人事鬥爭(譬如文武之爭,甚至包括諸大名糾紛)作用影響更大的豐臣 秀長,享年五十初頭要算什麼?



曾有說法指出,豐臣 秀長及堀 秀政之死,致使豐臣政權文武之爭喪失大部份調解作用而趨向失控(另一主要原因為朝鮮半島戰爭文武派系爭功)。

作者: wr123wn口    時間: 2017-12-14 11:47 AM

scchiao2000 發表於 2017-12-14 02:13 AM
閣下所謂〝前田 行家〞是誰?若是指前田 利家,享年約六十,應該不算短命。

就是利家,當初打錯字沒有注意到
作者: 司任平    時間: 2017-12-14 04:36 PM

scchiao2000 發表於 2017-12-14 02:05 AM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真要說的話,打自小牧.長久手之戰,羽柴勢在軍事上無法讓德川勢遭受重大打擊,只能透 ...

尤其在小田原征伐後,還將曾為鐮倉幕府根據地,足利家也費心經營的關東平原大半封給德川家康,又沒讓他前往朝鮮作戰,使德川家的底子越養越厚。過世前還讓家康作為五大老之一,得以插手豐臣家的國政運作..........

作者: scchiao2000    時間: 2017-12-14 08:05 PM

本帖最後由 scchiao2000 於 2017-12-14 08:43 PM 編輯
司任平 發表於 2017-12-14 04:36 PM
尤其在小田原征伐後,還將曾為鐮倉幕府根據地,足利家也費心經營的關東平原大半封給德川家康,又沒讓他前 ...

豐臣 秀吉的〝大遠東戰爭〞(指豐臣 秀吉企圖在遠東大陸地區進行軍事擴張)若能順利進行,征服李氏朝鮮王國及大明帝國,豐臣政權或許還能繼續茍存……




從某方面論,〝遠東大陸戰爭〞是豐臣 秀吉政權能否存續於未來的最後一線生機;無奈於朝鮮半島戰爭發展不如預期,〝日本封建制下平民太閤〞木下 藤吉郎(豐臣 秀吉)甚至抱憾離世……
作者: scchiao2000    時間: 2017-12-14 08:24 PM

本帖最後由 scchiao2000 於 2017-12-14 09:14 PM 編輯
wr123wn口 發表於 2017-12-14 11:47 AM
就是利家,當初打錯字沒有注意到

附帶一提,豐臣 秀吉於後嗣繼承人改立豐臣 秀賴而廢豐臣 秀次、後宮高台院及澱殿之爭,加劇豐臣政權內部派系鬥爭的傾軋程度。



而且另有說法指出,長成青少年的豐臣 秀賴,若是如織田 信雄、今川 氏真、一條 兼定等庸碌之輩,豐臣家或許還能茍存;可偏是有先太閤遺風、有文化教養的英主,遂使德川 家康與豐臣 秀賴會面後,頓起殺機,決意於有生之年殲滅豐臣家,衍生後來方廣寺鐘銘事件及二次大坂之陣。

作者: forgotyou    時間: 2017-12-15 01:09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cchiao2000    時間: 2017-12-16 02:18 PM

本帖最後由 scchiao2000 於 2017-12-16 03:02 PM 編輯
forgotyou 發表於 2017-12-15 01:09 PM
晚年豐臣秀吉有點循私,這點自不在話下,
不僅僅是他,許多中國歷代的君王晚年也都有寵溺奸臣的傾向,
我想 ...

此討論主題要旨所言(指桃山豐臣政權分封大名),對於豐臣政權的崩潰覆滅,充其量頂多是疥癬之疾,而非亡命病根。



好比一個罹患有病亡之虞的心臟病患者,不針對有亡命之虞的心臟病根進行診治,卻對該心臟病患的香港腳吹毛求疵之處事原理類似。



對於桃山豐臣政權的崛起與覆滅,不才個人感覺是:成也外交攏絡、敗也外交攏絡。但是,身處日本封建時期,堪稱空前絕後的〝平民太閤〞木下 藤吉郎/豐臣 秀吉,能做到這一步(建立桃山豐臣政權),實屬不易。




看著木下 藤吉郎/豐臣 秀吉,令不才想起日本封建時期(西元12世紀),政治主導由公家過渡至武家期間,一個有名權臣:平 清盛。

作者: 司任平    時間: 2017-12-16 07:28 PM

scchiao2000 發表於 2017-12-14 08:24 PM
附帶一提,豐臣 秀吉於後嗣繼承人改立豐臣 秀賴而廢豐臣 秀次、後宮高台院及澱殿之爭,加劇豐臣政權內部派 ...

後宮高台院及澱殿之爭這件事情其實並不存在啊!
單純用文武兩派,或三成派及反三成派來形容似乎比較適合

至於說豐臣秀賴是英主而導致殺機的說法,偏向小說家所衍生出來的一套講法,並沒有具體證據

作者: scchiao2000    時間: 2017-12-16 10:14 PM

本帖最後由 scchiao2000 於 2017-12-21 08:21 AM 編輯
司任平 發表於 2017-12-16 07:28 PM
後宮高台院及澱殿之爭這件事情其實並不存在啊!
單純用文武兩派,或三成派及反三成派來形容似乎比較適合
...

的確於史無據……問題是有些事情的發生,不見得會留下什麼具體證據。



反正一切都是不才胡扯瞎掰,閣下姑妄對應吧。因為不才甚至不能證明,西元16世紀,日本太閤豐臣 秀吉的存在;且隨史料不斷推陳出新,難保未來沒有證據證明,現行史論的謬誤。



但話說回來,豐臣 秀長就算晚死十年,也不見得能阻止派系政爭;加上不才沒有具體證據證明豐臣 秀長的存在,所以豐臣 秀長是不才虛構的。



如此論證說法,閣下是否滿意?



附帶請教,以現行史料具體證據,德川 家康為何要殲滅豐臣 秀賴?(任何論述字句都要有相關具體實證,不得涵蓋任何個人臆斷推測成份;可以的話,所提相關具體實證,能呈多元化對比交叉驗證性質,而不是偏向單方面狹義論證)










P.S.
過去一度流傳的〝韓國起源論〞網絡傳媒亂報,不才對網絡言論便抱持隨便應付的態度;對所謂〝實證〞說法比較反感,閣下姑且應付即可(以不違背版規為前提)。

一度流傳與〝韓國起源〞並列〝世界四大不可信〞網絡論證:英國研究、大陸製造、台灣報導。


而在有心人士蓄意炒作下,是非真偽,恐怕也只是各人觀念問題罷了。而且史學家所謂的具體實證,透過相關名利地位的政治操作,也曾發生不少史學論證醜聞,甚至產生〝史學界論證潛規則〞。

或許有人以此為由,論證不才認為所有學術客觀意見皆屬虛構,且認為自己的判斷才正確。不才只能說:這是各人觀念問題。因為不才是根據一些行為現象提出質疑,而且自己論述只是一種思維角度,無所謂是非對錯;要談是非對錯,則屬各人觀念問題。若以其他方面的思維立場為前提所做論述,不才亦認同對方的論證說明;問題也就在於:為人處事,不是只有一種思維角度,畢竟各人有各人的思維立場。


警察依法鎗決犯人,強盜縱慾持鎗殺人,孰是孰非?若以殺人行為論,二者無不同,理由不同罷了。


作者: rain811231    時間: 2018-2-7 01:44 AM

tangoxtc 發表於 2016-3-3 10:13 AM
戰國時代哪個大名能為君?
大家都是臣
爭的就是當宰相或是將軍

他的意思應該是指"日本國君"
這是歐洲人給織田信長的稱呼
作者: tangoxtc    時間: 2018-2-7 03:08 AM

本帖最後由 tangoxtc 於 2018-2-7 03:24 AM 編輯
rain811231 發表於 2018-2-7 01:44 AM
他的意思應該是指"日本國君"
這是歐洲人給織田信長的稱呼

那是因為日本的特殊政治體制造成他國人的不了解
日本當時的政治體制造成攝關或是將軍的地位非常難以用其他國家的官別來說明
所以外國人給的稱呼不代表日本當時的政治狀況
更何況戰國時代日本皇室財政困難
從官位到天皇飭令都能花錢買
大家在互比拳頭大的時候花錢買的飭令竟然也有用
但是後來說翻臉也是隨時翻的
所以到底誰的命令最大

對外誰是日本的國王
從早些年在日本南北朝與室町幕府期間的狀況就能看出不少
對明朝的勘合貿易是南朝天皇推動的
南朝天皇也被明朝受封為日本國王
進入室町幕府時代後變成將軍家推動
足利將軍也被封為日本國王過
而後是被大內與細川家掌控貿易
這兩家甚至直接在明朝領土上吵起來說自己才是代表日本
大內家打贏得到貿易權
後來大內家內亂新的家主上任後被明朝視為亂臣被明朝拒絕
再來就是大內家的消亡最後就是日本被明朝斷絕了勘合貿易權
在這一連串的動亂中
一個地區的大名都能代表日本對他國進行外交了
所以對於他國來說誰是君誰是臣怎麼判斷

虛位天皇與實權攝關或是將軍到底誰能代表日本
這點在江戶幕府末期還被西洋人徹底詬病
因為掌實權的將軍家一下子說代表日本的是天皇所以他不能做決定
一下子又說實權在他手上所以天皇的承諾必需經過他的同意才算
最後就是讓西洋人火大直接硬起來
也對於日本幕末的革新添加了更多倒幕的因素

作者: id41984    時間: 2018-2-9 01:06 AM

最大的問題出在兩次朝鮮之戰,消耗太多支持戰力。
同時秀次的滅族打亂豐臣此前確立的傳承體系也是一大敗因。
作者: rmp4cl6135    時間: 2018-4-22 08:29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www76.eyny.com/) Powered by Discuz!